平潭壳丘头遗址,是迄今台湾海峡西岸已发现的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。
平潭壳丘头遗址分布的范围大约10000多平方米,考古队前后两次发掘,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1座墓葬,出土了200多件石器、骨器、玉器、贝器、陶器等遗物,以及数以千计的陶片标本,经过碳-14年代测定,壳丘头遗址年代为距今5500至6500年,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。
平潭先民们选择岛上背风向阳坡地为居住点,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。出土石器的锐利,陶器纹饰的繁丽,贝壳上的原始雕琢,无不勾勒出平潭海洋文明的早期样态。
在后续的考古发掘中,平潭又发现了东花丘、榕山、龟山等遗址,它们和壳丘头遗址一起,构成平潭壳丘头遗址群。
范雪春的考古团队,一直在探索着平潭与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之间的关系。
当今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,南岛语族的发祥地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一带。
2017年,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“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”在平潭成立。
平潭岛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,以及大自然的馈赠,见证着人类海洋文明的发端和发展。